[观点] 许明: 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
点击蓝字|关注我们
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
许 明
原文发表于:2018年10月19日 15:12 中国社会科学网-中国社会科学报
作者简介
许明,北京语言大学副教授,博士,硕士研究生导师,研究兴趣集中在术语学、口笔译认知过程、语篇理解与知识构建等领域。
中医药的海外传播涵盖“古为今用”和“中为西用”两个不同层面,涉及“古”“今”和“中”“西”两个不同话语体系的转换。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,源于中国农耕社会的医疗实践,在本质上与西方医药有所不同。此外,部分中医药典籍较难理解,海外传播话语体系创新不足,这些因素均影响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和此领域的跨文化交流。
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下,中医药需要革新自身的话语体系,构建海外传播术语体系。立足中医药传统文化,讲好现行体制下的中医药故事,构筑具有“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”的中医药海外话语传播体系,是增强中医药国际认同感、赢得国际医疗话语权和增强中国软实力的时代需求。
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是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。术语是中医药传承的载体,也是中医药海外高效传播的基本保证。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可通过以下五个层面来实现。
其一,溯源术语本质,在遵循术语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。医药术语涵盖中医理论、药学、诊断学、中医方剂等不同领域。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系统、完整的中医药概念体系。这就要求我们探寻、穷尽中医药各个领域已有、未知和新生的概念,充分发掘这些概念的内在和外在特征,根据这些特征来定义中医药概念,并最终确定术语与概念在中医药领域的单一指称关系。不同的概念或术语通过层级关系、衍生关系、关联关系、隶属关系等关联、聚集在一起,形成体系。除通用术语外,人名、机构名、学派名、事件名等均可纳入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范畴。
其二,明确中医药术语的定义标准。中医药术语的定义需要发掘中医药术语的特点和特征,做到一个术语表示一个概念,保证术语的单一指向性、确切性、中立性和稳定性。在中医药术语定义过程中,需要注意不同层级释义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。优先使用关联最紧密的释义,其他释义按与术语语义关联的紧密程度依次展开,展开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不同层级的内在逻辑和确切性。定义概念所使用的术语必须具有与概念定义本身同等的广度。定义过程中不能使用未知概念,不能进行句对句的阐释,用于指称某一概念的术语也不能在这一概念的定义中出现。此外,中医药术语的定义过程需要遵循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。
其三,规范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的工作方法。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实质上涉及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。首先是选取中医药已有术语,纳入概念体系,规范其指称方式和定义;其次是发掘中医药领域未覆盖到的概念,确定指称方式,给出规范定义。前者要求选词的科学性,所选术语要有代表性;后者要求先行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,然后按照术语命名和定义给定的规则定义新概念。
其四,明晰中医药术语的翻译规则。海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要求译者坚定文化自信,以中国文化“走出去”为出发点,坚持以“异化”为主的翻译理念,同时兼顾译入语文化及不同语境下译入语的可接受和可理解程度。翻译过程中需坚持中外译者协作翻译的原则,按照规范的流程来操作。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需要充分考虑传播的时间、空间、场所、使用人群、使用目的等因素,根据术语的特色和沟通交流目的灵活地选择直译、增译、直译加注、释义、归化等翻译手段。例如,中医脉诊及脉象用语的翻译,可以采用直译加文末注释的策略;中医基本原理,如阴阳学说、五行学说等,则可采取释义法。整体来看,中医药术语中的显性文化元素,宜采用直译、辅之以音译的形式;隐性文化元素则主要适用直译加意译、辅之以音译的形式;音译很少单独使用,一般都伴随意译的形式。
其五,确立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译文的审定原则。以海外传播为目的而构建的多语言术语体系须满足术语的本质特征,概念体系也需保持相对完整,选定的术语要具有透明性、准确性等特点,定义也需要在专业性与非专业性、可读性与可懂性之间找到平衡。
中医药海外传播需要加强中医药话语体系建设,其中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术语体系是核心。与此同时,还需要做好中医药多语言术语词典的编纂工作,并规划好术语的传播媒介、传播路径,保证术语在中医药传播、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规范使用,确保中医药领域海内外的高效沟通。
注:本文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托项目“人文社科名词术语审定原则及方法研究”和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项目(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)(16PT02)阶段性
欢迎关注本公众号
[跨学科导读] K. Malmkjoer: Theories of linguistics and of T & I
[跨学科导读] J. Munday & M.F. Zhang: Discourse Analysis in T.S.